提问人:刘靖铮
笔者在授课期间讲到B737飞机的扰流板系统时,有学员就扰流板升起的角度发起提问。因为《B737飞行机组使用手册(FCOM)》并未就此有详尽介绍,笔者便让大家课堂讨论。有说扰流板升起角度是60度的,有说33度的,也有说19度的。众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但所给答案都契合了扰流板在不同工作条件下升起的角度。笔者借此就B737飞机扰流板的工作略作介绍。
一、B737飞机扰流板简介
扰流板的作用有:增加阻力、减小升力、增加下降率、协助副翼进行横滚操作等。扰流板升起的角度越大,增阻效果越明显。以波音B737-700、B737-800和B737-8三种机型为例,其中B737-700和B737-800属于NG系列,B737-8属于MAX系列。三种机型的扰流板数量、布局和液压源都是一致的。
如图一所示,飞机的扰流板共有12块,每个机翼上6块,从左到右的排序为1-12。其中1、6、7、12为地面扰流板,其操作由A液压系统提供压力的相应操纵筒完成。而2-5、8-11是飞行扰流板,由A、B液压系统同时供压,其中2、4、9和11由A液压系统提供液压动力,3、5、8和10由B液压系统提供液压动力。地面扰流板仅在地面操作时可放出,而飞行扰流板在地面和空中都可放出。
如图二所示,左右机翼位置对称的飞行扰流板由相同的液压系统供压。
执行滑行前程序的飞行操纵检查时,下DU所示的飞行舵面扰流板(图三黄色箭头)的移动是图二中左右机翼上对称的4号和9号(B737MAX机型则为5号和8号)飞行扰流板的移动情况。图3
由于《B737飞行机组使用手册(FCOM)》关于扰流板的功能、使用介绍已经非常详细,本文不再赘述。
我们回到扰流板升起角度的问题。人工转动驾驶盘超过一定角度、副翼大量配平和自动驾驶操纵都会通过副翼PCU影响扰流板混合器和比率变换器进而导致扰流板升起。而减速板手柄的使用则是操纵扰流板最直接的方法。下面以B737-800飞机左侧机翼为例(右侧机翼同),分地面和空中两种情况介绍。短跑道性能飞机在本文后面有相关介绍。
第一种情况,飞机在地面(如图四所示)。
图四 地面扰流板升起最大角度
飞行扰流板:当驾驶盘转动超过70度或减速板手柄移到UP位时,飞行扰流板可达到最大位置。2、3号飞行扰流板向上升起角度最大33度,4、5号飞行扰流板向上升起角度最大38度。
地面扰流板:当减速板手柄移到UP位时,1号地面扰流板升起到60度,而6号地面扰流升起到52度。
第二种情况,飞机在空中(如图五所示)。
地面扰流板:不升起。
飞行扰流板:当减速板手柄放到飞行卡位时,2、3号飞行扰流板升起到15.5度;4、5号飞行扰流板升起到23度。
表1给出了减速板手柄位置对应的扰流板升起角度。注意:空中地面扰流板不升起。
飞行扰流板在空中具有辅助横滚的功能。当驾驶盘偏转大约 10 度以上时,扰流板开始升起。表2展示了驾驶盘偏转在左右30度时,飞行扰流板的升起角度。
二、短跑道性能飞机的扰流板升起角度
对于具有短跑道性能(SFP)的飞机,飞行扰流板和内侧的地面扰流板在地面操作时,升起角度更大。以左侧机翼为例,2、3号飞行扰流板地面升起最大角度可达56度,4、5号最大可达65度,6号地面扰流板则是60度。额外升起的扰流板角度可增加着陆滑跑时飞机的阻力,并且增加主起落架上的载荷以改进刹车性能,最终目的则是缩短着陆跑道距离和减少中断起飞所需跑道距离。
从操作上来看,短跑道性能飞机因为扰流板升起角度更大,对飞机产生的阻力也更大,其减速效果相对更优,在相同时间内,主轮上的载荷将增加更多,所以,理论上存在其着陆载荷系数相对增加的情况,但是由于这种增加是微小的,实际操作中并不明显。
当然,在进近期间,短跑道性能飞机在五边的进近速度也相对较小。以B737-800飞机的CFM56-7B26发动机为例,图六中,在相同条件下(五边进近1500英尺高度、起落架放下、飞机总重为60吨、襟翼设置为30、俯仰姿态和N1设置),短跑道性能飞机的进近速度(150海里/小时)要比非短跑道性能飞机的进近速度(152海里/小时)小2节左右。
三、B737MAX机型的扰流板升起角度
区别于B737NG机型的机械式扰流板控制,B737MAX机型的扰流板采用了电传式控制(SCE)。其布局和液压源与NG飞机完全一致,但扰流板升起的角度略有差异。图七以左侧机翼为例展示了扰流板在空中和地面升起的最大角度。
该文已发表在《航空安全》杂志2023年第一期上,现在略有修改。
山航培训部飞行培训中心 李军涛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