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人: 汪震
1.短跑道飞机识别
在CDU 识别页面里 MODEL(机型)行显示:
如 737-800.1 或 737-800W.1
机型后带有一个“.1”的表示该飞机带有短跑道性能包并且是单尾橇,W表示带有翼尖小翼。公司机队里仅有B737-800有短跑道性能飞机。
2.1飞机襟翼特点
短跑道飞机:
当后缘襟翼在 1, 2, 5, 10, 15 和 25所有前缘襟翼放出,并且所有前缘缝翼在放出位,当后缘襟翼超过25,所有前缘装置全部放出。在备用襟翼放出过程中,直到前缘装置全部放出并且后缘襟翼到达襟翼 15,前缘襟翼过渡( LE FLAPS TRANSIT)灯亮。
当襟翼选定在 10、 15、 25、 30 或 40 时,襟翼减载可用。
非短跑道飞机:
当后缘襟翼在 1, 2, 5所有前缘襟翼放出,并且所有前缘缝翼在放出位,当后缘襟翼超过5,所有前缘装置全部放出。备用襟翼放出过程中,直到前缘装置全部放出并且后缘襟翼到达襟翼 10,前缘襟翼过渡( LE FLAPS TRANSIT)灯亮。
当襟翼选定在 30 或 40 时,襟翼减载可用。
2.2 PTU工作差异:
短跑道飞机:
• B 系统发动机驱动泵的液压压力降到限制值以下
• 在空中
• 襟翼未收上。
非短跑道飞机:
• B 系统发动机驱动泵的液压压力降到限制值以下
• 在空中
• 襟翼小于 15, 但未收上。
3.飞机着陆速度差异
(1)短跑道飞机着陆速度
(2)非短跑道飞机的着陆速度
相同重量下在襟翼15着陆时短跑道性能飞机和非短跑道性能飞机会有2-3节的明显差异,这是前缘缝翼在不同伸出位置造成的影响。
4.飞机五边姿态,N1基准值差异
短跑道性能飞机五边姿态,N1基准值:
非短跑道性能飞机五边姿态,N1基准值:
同等重量情况下尤其在襟翼15(红框)着陆时对应的姿态和N1值差异明显,这与前缘缝翼伸出的位置有很大关系。
5.扰流板升起角度差异
为说明两种构型差异,在AMMM(飞机维护手册)找到两者扰流板升起角度差异。
短跑道性能飞机扰流板手柄与扰流板升起角度关系:
非短跑道性能飞机扰流板手柄与扰流板升起角度关系:
从以上两个表可以看出短跑道性能飞机在扰流板手柄从FLIGHT位到UP位置比非短跑道性能飞机扰流板升起角度明显增大,这样在着陆时可以大幅增加阻力,破坏升力,增加刹车效应,比非短跑道性能飞机有更少的着陆距离。但是在接地有小跳跃时,短跑道性能飞机由于减速板升起角度更大易造成接地大载荷。
短跑道性能飞机不仅着陆距离短,起飞距离也短。为验证这一说法找到运控中心性能分析师用软件算出:同等外界环境和相同起飞重量下短跑道飞机与非短跑道飞机的起飞距离。
短跑道飞机起飞速度、起飞距离数据:
从起飞距离数据看短跑道飞机起飞距离稍短。
6.扰流板手柄下面电磁锁差异
因为短跑道性能飞机扰流板手柄从FLIGHT位到UP位置,飞行扰流板升起角度比非短跑道飞机的大,为防止扰流板手柄超过飞行卡位造成飞机过大下降率,在短跑道性能飞机扰流板手柄下加装了一个电磁锁。该电磁锁在襟翼收上时生效,不会允许飞行员把扰流板手柄向后拉超过飞行卡位(不管空地状态,襟翼只要在收上位,扰流板手柄就不能后拉超过飞行卡位),但非短跑道性能飞机没有这个电磁锁,也就是说非短跑道性能飞机在空中扰流板手柄可以超过飞行卡位。
(出于安全考虑不管什么选型,飞机机组使用手册和公司SOP 都要求空中不允许扰流板手柄超过飞行卡位)
培训部飞行培训中心 王勇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