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RNP时不能更改进近程序以及高度速度限制,那直飞的时候有没有限制,能不能直飞FAF点?
侧边栏壁纸
  • 累计撰写 73 篇文章
  • 累计收到 36 条评论

运行RNP时不能更改进近程序以及高度速度限制,那直飞的时候有没有限制,能不能直飞FAF点?

spot
2024-10-05 / 0 评论 / 6 阅读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运行RNP时不能更改进近程序以及高度速度限制,那直飞的时候有没有限制,能不能直飞FAF点?
提问人:庞琛

根据 DOC9613《基于性能的导航手册》及厂家要求,直飞IF点的指令只有在与最后进近航径的航迹夹角不超过 45 度时才可接受,且不可直飞FAF点。

程序执行开始前,除开始进近之前 (在起始进近定位点 (IAF) 之前并与机组人员工作量相符) 的常规程序外,飞行机组人员还必须通过对比进近图确认已经载入正确的程序。这一检查必须包括:
航路点的顺序;航径合理性、进近航段距离、入航航向精度及最后进近航段长度。
注:至少这一检查可以是对达到本段所述目标的航图显示器的简单检查。

DOC9613中明确要求:
图片3.png
以沈阳RNP进近为例:
图片2.png

后边我们再来补充一点RNP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
RNP 规范以RNP X标识,如RNP4。
对RNP和RNAV标识而言,符号“X”(指明时) 均表示在空域、航路或程序范围内运行的所有航空器至少在 95%的飞行时间里,可以达到以海里计的侧向导航精度。
涉及机载性能监视与告警方面三个主要的误差是:航径定义误差 (PDE)、飞行技术误差 (FTE) 和导航系统误差 (NSE)
其中航径定义误差 (PDE) 通过数据库的完好性及定义航径的功能要求进行约束,可以忽略不计。
截屏2024-10-05 22.01.41.png
截屏2024-10-05 22.05.43.png

RNP和RNAV的其中一条区别在于需要机载性能监视与告警能力,它可以满足两种需要,一是机载需要,二是空域设计需要。“机载”明确意味着性能监视与告警是在航空器上完成,而不是其他任何地方,“监视”是指监视航空器的性能,包括确定航空器定位误差和/或遵循预期航径等能力方面。“告警”与监视相关:如果航空器的导航系统性能不佳,就会就此向飞行机组人员告警。

基于性能导航 (PBN) 的概念规定,必须为航空器 RNAV系统在配备适宜的导航基础设施的情况下根据特定空域概念下拟实施的运行,确定在精度、完好性、可用性、连续性和功能性方面所需达到的性能要求。
对于实施RNP进近 (RNP APCH)
精度:在RNP APCH 的起始、中间航段和 RNAV 复飞运行期间,在至少95%的总飞行时间中,侧向总系统误差必须在±1 海里之内。在至少95%的总飞行时间中,沿航迹误差也必须在±1海里之内。
在RNP APCH最后进近航段运行期间,在至少95%的总飞行时间中,侧向总系统误差必须在±0.3 海里之内。在至少95%的总飞行时间中,沿航迹误差也必须在±0.3海里之内。
为了达到这一精度要求,95%的飞行技术误差在RNP APCH的起始、中间航段和RNAV复飞中,均不应超过0.5海里。95%的飞行技术误差在RNP APCH最后进近航段,不应超过 0.25 海里。
完好性:航空器导航设备故障按照适航条例被归类为重大故障 (即每小时 10-5)。
连续性:如果操作人员可以切换至一个不同的导航系统飞往一适当的机场,失去功能则被归类为小故障。如果复飞程序基于常规方式 (如无方向性无线电信标、甚高频全向无线电信标、测距仪),就必须安装并能够使用相关的导航设备。
性能监视与告警:在RNP APCH起始、中间航段和RNAV复飞运行期间,如果未达到精度要求,或侧向总系统误差超过2海里的概率大于10-5,则RNP系统须提供告警,或RNP系统和驾驶员须共同提供告警。在 RNP APCH最后进近航段,如果未达到精度要求,或侧向总系统误差超过0.6海里的概率大于10-5,则RNP系统须提供告警,或RNP系统和驾驶员须共同提供告警。

0

评论 (0)

打卡
取消